“假寬帶”熱炒逼出上網速率測試規范
前些天“假寬帶”在網絡上熱炒,央視“假寬帶”報道引來一片嘩然,導致運營商承受巨大壓力,為此,政府主管部門非常重視。據CNNIC互聯網發展研究部副主任陳建功向透露,政府主管部門正在從網民體驗的角度,制定上網速率的測試規范。
陳建功說,網速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問題,陳建功認為,現在很多測速方法是不科學的。從局端到客戶端的“最后一公里”是可以實現運營商承諾的帶寬的,但用戶真正訪問網絡的時候,中間還有非常多的環節和制約因素,網速有可能會受到影響。
陳建功:網速受很多環節和因素影響
陳建功認為,接入網的速度和全程全網的上網速度是完全不同的概念。不能用全程全網的測量速度要求運營商。因為接入網的帶寬,運營商是可控的,而在全程全網中,很多的環節是不受運營商控制的,因而它沒有辦法就全程全網給用戶做出承諾。
因此,在陳建功看來,“假寬帶”還不能簡單定義為假寬帶。
超售是“假寬帶”的根本原因
對于“假寬帶”,電信行業觀察家項立剛也有自己的看法,“我家里的帶寬是8兆,價格是168元/月。我單位的帶寬也是8兆,價格是4800元/月。”他告訴記者,價格這么大的差別就是在于分享和獨享,他家里的帶寬是分享帶寬,8兆是大家共用的,是單個用戶最高可以達到的速度,但上網高峰的時候就不能保證。而單位的8兆是獨享,無論你用或不用,8兆這條線都是為你預留的。“全世界的個人用戶都是分享帶寬,如果是獨享成本會很高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如果海量的個人用戶都用獨享帶寬,也是社會資源原巨大在浪費。”
360工程師丁振認為,央視報道的“假寬帶”現象更多地集中在二三級運營商上。“他們從聯通、電信租用一定的帶寬,然后以極低的價格賣給用戶,往往存在嚴重的超售現象。”比如二三級運營商從聯通租到100兆帶寬,用戶10兆入戶。如果這100兆賣給10個用戶,都可以保證達到10兆,但這樣做連運營的成本都不夠。如果賣給20個用戶,每個用戶又不同時上網,基本網速是可以保證的。但運營商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,會賣給50個甚至100個用戶。二三級運營商一方面要低價競爭才能獲得用戶,另一方面嚴重超售才能保證獲得利潤。
“問題的關鍵是這是不透明的,只有運營商自己知道超售的情況,而且這方面也沒有規章制度。”項立剛說,在國外雖然也是共享寬帶,但因為國外用戶數量相對少,而且居住分散,分享后對帶寬的影響并不明顯。據報道,美國也假寬帶,實際網速在70%-80%間。
測速規范可避免不規范的數據擾亂市場
隨著寬帶戰略受到國家的重視,寬帶網絡的服務質量迫切需要提升。
陳建功說,由工信部牽頭正在制定《寬帶速率測試方法》,將規定寬帶速率的定義、測試要求、測試方法等內容。(360寬帶測速準確嗎?如何知道自己的真實網速)
在陳建功看來,方法的制定,使大家在同一標準規范下測試,將避免不規范的數據擾亂市場,從而進一步推動市場主體競爭行為的規范,進而促進市場參與者為用戶提供實實在在的產品和服務。
相關鏈接
不久前,工信部發布了《寬帶上網手冊》,這對于我們寬帶用戶來說,是個很好的參考資料。
不管你是在安裝寬帶前,還是安裝了寬帶后的用戶,都有很好的指導意義。
。。。